6月10日,太鋼精密帶鋼光亮生產線的工人正在加班生產。近年來,太鋼堅持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優勢,加快品種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通過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產學研用”創新平臺,開發出更多的獨具太鋼特色的產品。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科技創新是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重要的發力點。要強化要素投入和政策配套,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真正把企業、科研單位特別是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讓他們既有科技創新的成就感,又有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的獲得感。
從整裝一新的齒輪箱車間到萬里之遙的歐洲市場,從筆尖鋼供應到世界的整體不銹鋼金屬屋面工程……發展匯聚著創新的力量,成就凝聚著奮斗的心血。
去年6月21日至23日,習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期間,進廠房,話發展,他牽掛著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關懷著高新技術的自主創新。質量怎樣,產量多少,技術如何,有沒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凸顯作用?一年來,習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給予企業發展以磅礴力量。一批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特色新產品正在發力,成為太鋼搶占市場制高點的突破口;“高鐵名片”“質量之光”“創新標桿”等一系列榮譽記錄下太重自主創新、轉型發展的鏗鏘步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已成為全省企業發展的動力。
時隔一年,我們深情回望,殷殷囑托,銘記在心。只要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標桿全面提升,用好“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就能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創出更大的天地。
世界寬軟態0.02mm不銹鋼箔材實現批量供貨;高端不銹鋼焊帶市場占有率超80%;雙相不銹鋼批量用于全球、技術要求的不銹鋼化學品船制造,首艘船用2500噸雙相不銹鋼板已順利交付;超純鐵素體不銹鋼成功應用于世界的整體不銹鋼金屬屋面工程,實現不銹鋼材料在我國大型公共建筑屋面的首次應用……太鋼這些特色高精尖產品像一把把利刃,撬開市場的大門,其背后是創新力量的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深入貫徹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太鋼強化自主創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幅度調整優化鋼鐵產品結構,全力增品種、提質量、創品牌,一批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特色新產品正在發力,成為太鋼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的突破口。
目前,太鋼已經形成了以不銹鋼為核心,包括冷軋硅鋼、鐵路用鋼、高強韌鋼的高效、節能、長壽產品集群,高端和特色產品占到鋼材總量的80%以上,21個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16個產品國內市場。今年以來,在全行業鋼材出口下降16%的形勢下,太鋼不銹鋼出口逆勢增長。
太鋼堅持在創新上保持戰略定力,把創新融入一切工作始終,明確提出“聞新則喜、聞新則動、以新制勝”的創新理念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反對守成”的創新文化,著力創新,沉下心來創新,矢志不移創新,以強烈的使命和責任擔當,加速彌補中國制造的短板,在創新上發揮主力軍和示范帶動作用,當好創新的“國家隊”,推動企業從“紅海”走向“藍海”。
為敏銳發現市場,敏捷滿足用戶,太鋼對原有的營銷體系進行改革,加速構建起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用”戰略經營機制,由為用戶“提供產品”向“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轉變,由材料生產商向材料服務商轉變。
太鋼鼓勵科研人員大膽探索、主動創新,激發了科技創新的動力活力;加大激勵力度,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今年,太鋼安排8000萬元,對科技質量人員和技術團隊進行重獎,充分激發全員的創新熱情。目前,太鋼職工創新工作室達到30多個,擁有以不銹鋼為核心的系列專有技術800多項。
技術創新推動太鋼加速向新產業新領域進軍?,F在,太鋼高端碳纖維二期工程已經建成投產,關鍵設備實現了百分之百國產化,掌握核心制備技術,加速推動了太鋼高端碳纖維產品的系列化,對國家未來需求的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同時,加快培育鋁鎂合金、鎳基合金、鈦合金、非晶帶材等新材料以及鋼材深加工產業集群,實現鋼鐵主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培育壯大新的增長極。今年6月1日,太鋼與西山煤電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打造煤電鋁材一體化項目正式啟動,這對優化太鋼產業結構,擴展太鋼產業發展空間,加快太鋼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太鋼正在加緊細化工作方案,加快項目建設,把這一項目打造成傳統產業升級的樣板工程。同時,以新一輪水處理項目、綠色物流項目為標志的綠色發展升級版正在全面構建,太鋼綠色發展將躍上新水平。
“太鋼將堅決貫徹落實以習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質量變革為主題,以效率提升為主線,以動力轉換為基礎,加緊實現新時代太鋼的高質量發展。”太鋼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高祥明信心滿滿。(張毅)
打開楊晗的微信,頭像是新材料衛星遨游太空的圖片,名字則是Young,看著如此“名副其實”的表達,記者不由得會心一笑。
的確,作為“85后”科研者,楊晗切切實實讓人感受到了來自太鋼新材料——高端碳纖維的“年輕力量”。
楊晗是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的一名工程師,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是一個高學歷和專業化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30歲出頭,都是研究生、博士畢業。他們致力于解決碳纖維材料在生產和應用方面存在的技術難題,堅持走創新之路,勇于擔時代重任。
碳纖維,被工業界譽為“黑色黃金”,是一種含碳量在90%以上的強度高、重量輕、耐腐蝕、熱膨脹系數極小的新型纖維材料。
“‘輕’和‘強’是碳纖維這種新型材料突出的兩個特點,然而,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絕非易事。”楊晗介紹,一束直徑僅僅4毫米的纖維,由1.2萬根纖維組成。合格的碳纖維產品,要保證其中每一絲都不能斷裂,而一軸長度超過1萬米的碳纖維,既要保證表面質量優良,又要做到整根粗細均勻,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這是去年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高端碳纖維生產基地時的殷切期望。
一年來,習總書記“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的叮囑言猶在耳,激勵著他和他的團隊奮力前行。
去年年底,千噸級高端碳纖維二期工程臨近投產,是這個團隊緊張的時間。年輕的媽媽幾天看不到孩子、病重的老人需要顧人來陪侍、高燒送陽曲縣醫院輸液再回單位、家人將熱乎飯托同事捎到單位……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都出自這個無私奉獻的團隊。人們常??吹娇蒲袠菑匾沟臒艄猓掳鄷r間的生產車間通道上,總有創新工作室成員逆行的身影。
“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一定行!”楊晗和他的團隊就是秉承這樣的信念,攻克了一個個難關,碳纖維線個百分點、碳纖維優級品率提高13個百分點,獲得了用戶的認可和同行業的贊許。
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靜謐的車間里創造著令人驚嘆的業界奇跡。太鋼繼全球不銹鋼“領跑者”之后,再添一頂高端碳纖維領軍企業的“桂冠”,成為國內、世界的碳纖維產業基地。
“我為自己選擇投身于碳纖維研發事業而自豪,并有信心擔當重任,繼續堅持自主創新,立志產業報國,為山西轉型發展奉獻青春。”楊晗興奮地說。(張毅)
如果說傳統的發展是做加法,那么創新驅動的發展就是做乘法,就是要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偏低等緊迫問題,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開拓廣闊空間。
推動創新發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就意味著以人才為支撐,構建全民參與、全民推動的宏偉事業,使創新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生活習慣。
科技創新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高端碳纖維產品能夠走出山西、走向全國,正是楊晗為代表的群體以創新把握機遇,創新驅動發展的成功實踐。
堅定使命感、增強責任感、升騰自豪感,將創新創造這座金礦的財富限度挖掘出來,定將促進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2017年6月22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習總書記來太鋼集團視察,我次近距離見到了習總書記。當時我緊緊握住習總書記的手,心情非常激動。當習總書記知道我是一名煉鋼工人時,勉勵我要發揚工匠精神,為中國制造做出更大貢獻。
如今,我們進入了新時代。作為新時代鋼鐵行業生產一線的一名工匠,要不斷攻克冶金技術難題,用我的干勁、闖勁、鉆勁鼓舞更多的職工,激勵更多的職工爭做時代的奮斗者,為祖國鋼鐵行業再鑄輝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來到山西鋼科初期,對于碳纖維產品質檢工作,腦子是一片空白之時,便接到了建立一個碳纖維產品檢測中心的任務。如此重任交予我,好比要我建造一座房,卻只告我需要水泥、鋼筋、磚頭,至于結構圖紙、如何建造一律自己考慮。
為了將檢測過程中影響結果準確性的人為因素降到,我扭住“制樣”這個碳纖維檢測的關鍵環節不放松,在查閱大量資料、反復比對的基礎上,優化了“制樣”方法,對制樣工具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有效控制了“制樣”過程中的人為誤差。我在不斷的實踐和摸索中,總結建立的拉絲方法不僅精準、快速,而且可操作性非常強,得到了專家們的充分認可。
在太鋼,創新不只是技術中心的事,不只是院士專家的事,也不只是技術人員的事,而是每一個員工的事。目前,太鋼已形成階梯式的人才隊伍和全員創新體系,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
科技創新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企業發展同樣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尤其在鋼鐵行業去產能的關鍵時期,科技創新更是企業突出重圍的制勝法寶。太鋼人要再接再厲,加大力度,勇于摘取鋼鐵工業皇冠上的一顆顆明珠。
特氟龍噴涂,鐵氟龍噴涂-鎮江開元特氟龍技術有限公司http://23856t.com/